Capstone Career
这是一部华尔街之狼养成史

—— Inspired by "This is your life in Silicon Valley"
这是你在美帝的第七年了,从某个还不错的金融民工院校毕业到现在,你也已经在曼岛生活了七年了。
这七年里,你从大二开始,就一遍遍地刷邮箱里学校career center发来的求职推荐,看着校友会上一个个成功拿到offer凯旋归来的学长学姐们,嘴里谈的尽是些什么netorking、IBD、PE。虽然大多数时候并不太懂他们在讲些什么,但看着他们脸上神气的模样,心里莫名其妙的也想进投行。
升了大三认识了更多的人之后,你才发现商院里并不是只有会上做banking的那一类人。也有家里有矿去做real estate的,有运气超好本科一毕业就去麦肯锡做咨询的,有早出早归做marketing的,也有晚出晚归做后台risk和BA的,甚至有在Midtown搞tech startup的。你也是跑了不少career Fair,请校友喝了不少咖啡,才搞到PwC summer intern的。
毕业了以后,基于你在PwC实习的优良表现,social狂魔的性格助你脱引而出,在众人羡慕嫉妒恨的眼光下,成功混进金融组做了两年。后来觉得组里的人水平都比不上自己,于是去年跳到了花街最大的血汗工厂之一高盛。虽然高盛给了你巨高的bonus,但是你马上想到你已经快26岁了,奔着30就去了,家里已经开始催了……唉,愁人。
每天起床你都会把你过去七年的经历在脑子里过一遍。一边刷牙一边想,当年那些背地里嘲讽你太push太agreesive的人现在混的还不是都已经销声匿迹了。华尔街本就弱肉强食,成王败寇,能生存下来说明你就是qualified, 有什么好judge的。正想着,你的phyllips牙刷发出了滴滴滴的震动提示声,提醒你刷牙两分钟到了,赶紧喝两口americano要去赶path了。
你发现你室友Jason吃了早饭又没有洗锅,这老兄在哥大读MFE, 刚毕业就拿到了Bugle Bracket的return offer,一年将近120k的base再加上年底的bonus。你一边暗暗嫉妒他年少有为,又一边产生了一种仿佛看到了7年前自己的茫然错失感。那时候的你才18岁。若是没选择考SAT,而是老老实实高考冲个复旦再来美帝读个MFE,不光省了本科四年50万刀的花销,未来也是前路一样广阔的...
算了,谁让他学的是MFE呢,这种hardcore quant job不是人人都能做的,你只好这样安慰自己。
你坐着公寓的shuttle去path站,路上打开了手机里的WSJ, 先看看forex market一晚上的表现如何。USD跟Euro继续保持稳健,wtf?? 人民币兑美金已经突破7了?昨天看还6.9呢,shit ain’t real… 看看US 10yr treasury yield近两年只涨不跌,以后要是在岛上或是Jersey买房子估计得还更高的利息。虽说结婚八字还没一撇,不过买房问题也是得考虑起来了。
你打开朋友圈,被火箭队凉凉的新闻刷了屏,你讶异这次NBA怎么如此不会做人,赶着中国建国70周年的档口“顶风作案”,更凉了一众NBA老粉的心。想到这里,你的内心波澜四起,拿起手机编辑 “莫雷大摇大摆带上了斯特恩敲开的大门,肖华一个反手就给锁死了” ,点了发送键却迟迟发不出去。你抬头一看,原来已经走下了track,该死的T-mobile又没有信号了。
去WTC的path又delay了,你比平时晚到公司五分钟。在电梯里碰见了做cash equities sales的David,一位高瘦精神头十足的老黑哥。他比你早两年来的公司,Yale毕业打得一手好golf,同时date两个超模级辣妹,典型的华尔街精英(渣)男。同在一个部门,你暗叹自己怎么没有这样的艳遇...啧啧
你的一天开始于例行晨会,听着trader们总结昨天market里发生了啥,今天又很有可能发生点啥。你负责的IRS其实没什么make directional bets的必要,主要还是顺着客户的心意,给他们做点strategic work,归根结底得会读人,看人下菜碟的差事。不过最近是earnings season, 昨天听楼上equities的同事们抱怨一刻都走不开,神经紧绷,爽似抽麻,你跟着笑叹newyorkers生活的不易。
一个上午就在四块儿monitor的辐射普照中很快就混过去了。你从ubereat上叫了sweet green,上个礼拜把just salad的seasonal menu刷了一遍,这周该换换口味了。你看着隔壁狼吞虎咽往嘴里塞buger的实习生,想到了自己刚来花街的时候午饭也是吃碳水的,笑。
你老大这时候走过来说,下午一个达茅undergrad要来shadow你一会儿。讲道理这个时间点intern season还没开始,不过小伙子的简历之前在组里被分享了一圈,确实软硬件都很出挑,last name是Wong, 大约也是个亚裔try hard。你看到上面有个frat的经历,估计跟老大同一个frat出来的。亲帮亲嘛,可以理解。
闭市之后你开始写今天的trading journal,左等右等老板总算是下班回家了。前两天你听见他跟隔壁组大佬说,最近正忙着给自己儿子物色好的jersey私立高中。俩闷骚老男人平时两句话curse三次,这会儿突然表现出顾家的样子,竟然有点反差萌。你写完journal又看了会儿market reports, 也该收拾收拾下班了。
等电梯的时候,你的另一位同事Olivia偷偷告诉你,credit floor上那个做distressed的印度小哥在upper east买了3b single family house,你打开Streeteasy查了下,3.5m起跳。哎,当个刹帝利真幸福。
你顺着拥挤的下班人潮到了家,翻开冰箱不知道吃点什么。发现还有昨晚外卖剩的两小盒白饭,还有从99大华买的叉烧和xo酱,再东拼西凑一点蔬菜,刚好能做一碗炒饭。做完饭的你又起开一瓶Hoegaarden Rosée,嘲笑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喝这么pussy的啤酒了。大约是朋友圈里各种公众号养生文闹的,早几年威士忌伏特加怼的太狠了,现在年纪上来了,也该考虑养生了。
你的手机屏突然亮了,原来是前几天Linkedin上找你要refer的小学弟Joe来follow up。感叹自己也到了这个年纪,成了当年校友会主席台上的“成功”学长。你们约了明天下午在华尔街一个泰国馆子里“喝咖啡”。你看过他的简历,有大公司的实习经历,也承办过不少活动,是个比较灵活的小学弟。
你放下手机准备上楼健身。像以往无数个夜晚一样,6.5mph的配速,1.0的incline, 机械而重复的动作,周而复始。你望着远处一河之隔的灯红酒绿出神,尽管并非事事如意,但是现在的你,年入小二十万刀,简历上有两个大公司工作经历,还有公平的竞争平台和上升空间。对你来说,世界上哪儿还有比花街更好的地方呢?